分享

分享至微信朋友圈

全部新闻 公司动态 客户动态 行业动态 疯麦云课堂
“双节”旅游成绩单,国内游消费大幅增长,以自助游为主
这个国庆恰逢中秋,你有出去游玩放松吗?据文旅部统计测算,八天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实现...
2020-10-08 09:58
文旅部:景区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2020年国庆节、中秋节假期将至,各地旅游景区将迎来...
2020-09-28 14:03
疯麦云——最懂景区运营的智慧系统
景区运营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尤其是在当前旅游业正面临整体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经营模式由传统观光转向复合型休闲度假;关注重点从资源...
2020-09-24 14:24
景区防止黄牛倒票的三板斧和终极大招
如果说传统纸质票时代很难防止黄牛倒票行为,那是受门票不记名和人工验票环节效率低且易出偏差所致;现在由于OTA的大范围布局、微信小程序的...
2020-09-24 14:03
一个危险的信号:安全事故频发,旅游业复工复产面临生命线拷问
       近日,重庆奥陶纪景区发生索道坠亡事件,令人痛心,也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然而让人觉得讽刺的是事发当天上午,奥陶纪...
2020-09-23 09:57
“旅游+”还是“+旅游”?
是发展“旅游+”和“+旅游”?这个的争论在2015年左右开始出现,当时原国家旅游局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并提出将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国务院...
2020-09-18 11:33
文旅部:国庆节、中秋节假期A级旅游景区严格遵守“限量、预约、错峰”要求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9月15日,文化和旅游...
2020-09-18 11:23
十一旅游“抢客战” 提前开打:省内游、短途游是主流
距离“十一黄金周”还有两周的时间,然而从8月底9月初开始,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旅游机构都在积极筹备,因为这可能是今年最为火爆的一个旅游...
2020-09-17 10:56
国内游发展报告2020:预计全年国内游34.26亿人次,旅游经济或呈“W型”恢复
2020年9月14日,中国旅游研究院规划所助理研究员郭娜博士代表课题组在线发布了《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20》的核心观点和主要数据。...
2020-09-15 10:36
2020国内旅游,缓过气儿了吗?
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对于旅游行业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旅游接待量、国内旅游收入规模及增长率双双爆降...
2020-09-15 10:19
全部新闻 公司动态 客户动态 行业动态 疯麦云课堂
“双节”旅游成绩单,国内游消费大幅增长,以自助游为主
这个国庆恰逢中秋,你有出去游玩放松吗?据文旅部统计测算,八天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 从旅游消费数据来看,我们的旅游消费信心显著增强,八天假期的出游人数、旅游消费规模都达到今年最高峰,国内旅游市场已逐渐走出疫情阴霾,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双节”黄金周掀起的假日消费热潮,不仅来自于“报复性”消费心理,更来自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有力措施。各个景点通过使用票务系统,实现实名制购票、分时预约以票控人、大数据采集、无接触式人脸识别测温、社交距离提醒等举措,织起了一张防控大网,形成了有力的防线,双节的假期利好也由此得到充分释放。 从百度搜索大数据来看,自驾游搜索热度显著上升,这对旅游景区的综合服务水平和游客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票务系统打通线上售票平台,直连管理主流OTA平台,统一上架管理票类、价格、库存等;开通自营的微信售票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对可能出现的大客流,采取线上分时预约限流、近端疏导等控制客流集措。 游客通过线上票务平台或者景区公众号售票平台成功购买景区门票后,通过电子二维码、身份证或者人脸识别等方式,在检票闸机口自助核验入园,减少排队接触和等待时间。在投入成本和管理效率上都更适合景区的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推进,更多游客选择了周边游、近郊游,红色旅游、夜间旅游、乡村郊野旅游是大的亮点。一个好的旅游体验能增加周边游客的复购欲望,成为持久的消费动力。景区会员卡系统,能建立景区与游客之间的联系,实现有效互动。 微信会员卡包,只需通过景区微信公众号菜单,进入会员中心管理即可申领,不会出现折损丢失等情况。景区可通过会员等级,在充值时给予相应充值折扣;消费通过会员等级直接打折,通过丰富的优惠券种类,促进周边游客多次消费。 假日期间,“无预约、不旅游”得到更大范围推广,景区进一步普及分时预约、无忧退、秒入园等智能服务,保障游客游览体验。
2020-10-08 09:58
文旅部:景区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2020年国庆节、中秋节假期将至,各地旅游景区将迎来客流高峰。为统筹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各项工作,着力推动旅游景区复工复产复业,按照“限量、预约、错峰”要求,确保假日旅游景区开放安全、平稳、有序,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强化工作措施。旅游景区要按照《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0年9月修订版)》要求,在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前提下,有序推进秋冬季旅游景区开放管理,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各地要按照“能约尽约”的原则,推动全国5A级旅游景区和重点4A级旅游景区严格落实分时预约制度,切实提升旅游景区服务管理水平。要总结借鉴今年“五一”和“端午”假期工作经验,指导旅游景区采取多种方式, 紧盯重点环节和场所,切实保障游览秩序和安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重要指示精神,指导旅游景区加强餐桌文明宣传,有效制止旅游景区内的餐饮浪费现象。 二、开展督促检查。请各地近期对辖区内重点A级旅游景区开展督促检查,主要检查旅游景区执行门票预约制度情况、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业情况、落实反对餐饮浪费要求相关情况。在督促检查过程中,各地既要积极总结旅游景区的经验做法,也要着眼于发现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督促做好改进提升。 三、建立工作机制。按照“上下贯通,务实高效”的要求,请各地明确2020年国庆节、中秋节假期旅游景区工作联络人,与资源开发司共同建立假期旅游景区工作联络机制,重点任务是处理假日期间旅游景区突发情况,应对重大舆情事件,并于9月30日至10月8日期间每天17:00前报送本地5A级旅游景区游客接待情况。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本地假日旅游景区工作联络机制,强化沟通衔接,确保突发情况处理和信息报送及时高效。 请各地于9月25日之前报送本地工作机制联系人名单、联系方式(包括一名分管厅领导,一名处室负责人和一名工作人员)以及开展督促检查的情况。 传真:010-59882583 邮箱:ziyuanchu@mct.gov.cn 附:《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0年9月修订版)》 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 (2020年9月修订版)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有关精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结合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和行业发展现状,指导全国旅游景区继续实施疫情防控、稳步做好开放管理,制定本指南。 一、景区开放总体要求 (一)坚持常态防控。各地要继续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抓紧抓实抓细旅游景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健全疫情防控应急机制,明确旅游景区主要负责人是景区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要把防控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确保各项措施执行到位。 (二)坚持分区分级原则。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对旅游景区开放承载量和接待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地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作出调整的,应当按照属地党委、政府要求,科学动态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不搞“一刀切”。 (三)做好各项宣传引导。要继续面向公众主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预约旅游、厉行节约等宣传引导,强化公众疫情防控意识,加强秋冬季游客健康知识宣传,培育文明旅游、预约旅游和良好的餐饮习惯。 二、加强景区员工健康监测和管理 (四)做好员工健康监测和报告。应按照属地要求做好员工健康管理。要关心关爱员工身心健康,及时做好疏解疏导,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 (五)强化疫情防控培训。加强对员工开展秋冬季流感等传染病预防知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事项的培训,确保员工上岗前具备必须的防控知识,提高员工对出现异常情况的敏感度和处置能力。 (六)严格上岗工作规范。应按照属地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人员聚集,加强员工用餐管理,实行错峰就餐。 三、做好景区公共卫生和场所防控 (七)加强清洁消毒。应及时对景区密闭建筑、公共场所、卫生设施、游乐设备、餐饮场所等进行通风换气、清洁消毒。景区内洗手、喷淋等设施应保持正常运行。做好景区垃圾分类处理。 (八)强化重点管理。各景区应根据实际,结合区域功能和项目类型,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设施的精准防控,对容易形成人员聚集的项目和场所,要强化局部卫生管理和防控措施。 (九)做好安全保障。要做好医务服务,有条件的景区要准备必要的药物和防护物资,不具备条件的应当与医疗机构建立联系。要确保设备安全,应对景区交通和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符合恢复运营条件和安全管理要求。 四、强化景区游览管理 (十)严控游客流量。景区科学合理设置承载量,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要严格落实门票预约制度,有效采取智慧引导等手段,科学分流疏导游客,做好游客流量关口前置管控。 (十一)落实实名登记。应实行实名制购票,做到可查询可追踪。鼓励景区积极利用大数据和智慧手段,做好游客信息动态监测。 (十二)加强游客防护。鼓励景区采取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等方式有效减少人员接触。要结合本地“健康码”,进入景区前须进行体温检测,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保持交通、购票、游览、休息、餐饮等场所人员间距。 (十三)防止人员聚集。应采取分时段、间隔性办法安排游客入园。景区出入口、重要参观点、狭窄通道等容易出现人员聚集位置要配备管理人员,加强游客秩序管理。优化设置游览线路,避免瞬时拥堵。 (十四)优化游览环境。餐饮服务单位应加强循环使用餐具清洁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无污染餐具,反对餐饮浪费,减少各项废弃物产生,优化游览环境。 (十五)加强现场巡查。应配备人员加大景区巡查力度,对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不文明旅游等行为进行及时劝诫,切实维护好景区游览秩序。 (十六)加强防控知识宣传。应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游客服务中心、提示牌、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平台,及时发布景区恢复开放管理措施和疫情防控知识,帮助游客掌握防护要点、增强防护意识、配合防控工作。 五、及时有效处置异常情况 (十七)加强沟通联动。加强与当地卫生防疫和文化旅游等部门联动,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 (十八)做好应对处置。发现疑似症状员工或病例的景区,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密切接触者追踪、疫点消毒工作,按照当地党委政府要求,及时做好应对处置工作。
2020-09-28 14:03
疯麦云——最懂景区运营的智慧系统
景区运营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尤其是在当前旅游业正面临整体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经营模式由传统观光转向复合型休闲度假;关注重点从资源禀赋转向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景区产品从同质化到特色化升级;营收模式由单一的门票经济向收益模式多元化发展。 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常态,都对旅游景区运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旅游景区的运营管理开始由粗放化进入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专业的景区运营管理人员与专业化的景区运营管理系统的需求对于许多景区来说极为迫切。 疯麦云是三特索道集团(股票代码:002159)成员企业——武汉三特爱乐玩旅游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景区智慧系统品牌,针对景区日常运营工作中涉及到重要内容提供智慧管理软件产品服务,全面覆盖景区的各项日常工作管理。依托在旅游行业30余年的运营经验,疯麦云汲取了众多景区运营专家的经验,从中总结出一套能够解决景区日常运营痛点,并为景区运营提供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智慧景区解决方案。 疯麦云智慧景区运营管理软件“从景区中来,到景区中去”。正因有着真正运营过景区的经验,相较于市场上其他的智慧景区服务商,疯麦云更加了解景区的运营需求与发展方向,提供的产品功能更具有针对性及有效性。 管理后台多,数据难收集? 疯麦云拥有完善的系统解决方案,打破景区多系统互不融通的壁垒。各系统之间互融互通、统一数据平台,无需多平台频繁切换,全方位满足景区的各种业务需求,省心省时省钱。 客流管控难,分流难实现? 疯麦云票务系统支持景区灵活配置各种票类、通行权限、通行次数、有效时间等,还可实现分时预约,限量售票,景区可自由掌控园区内各区域客流密度,节假日来临也能轻松应对。 游客排队长,票房压力大? 微信小程序购票,自助机购票,手持机/手机移动售票,多管齐下,有效缩短游客等待时间。 营销渠道少,分销工作繁琐? 疯麦云提供多元化分销渠道,景区可快速对接旅行社、OTA电商、同业分销平台等线上线下渠道,实现分销链在线轻松管理。 人工效率低,成本高? 疯麦云系统线上购票,智能硬件验票,智能生成数据报表,最大限度节省人力、物力。 除此之外,疯麦云还有自主研发的营销工具,定制化的智能硬件,每项产品都从景区自身管理需求出发,在景区日常运营工作中成效显著。 疯麦云的核心理念是:立足旅游目的地运营管理需求,为景区提供实战型强,落地性高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有效助力业态及产业整合能力的提升。 如果您的景区也需要信息化智慧建设,欢迎联系我们,疯麦云将是您的最佳选择!
2020-09-24 14:24
景区防止黄牛倒票的三板斧和终极大招
如果说传统纸质票时代很难防止黄牛倒票行为,那是受门票不记名和人工验票环节效率低且易出偏差所致;现在由于OTA的大范围布局、微信小程序的易开发和易操作性、景区乐园网络显示平台的普及化,大部分景区乐园的门票都可以在网上购买,这就为门票实名制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便利。 一款对接了OTA、小程序和景区乐园官网的票务软件,可在极短时间内帮助景区乐园实现购票实名制,配以入园的验证环节,可有效堵住黄牛倒票的缺口。 黄牛倒票的根源在于景区存在管理漏洞 黄牛倒票是趋利而为,无非是因为资源稀或存在正价票和优惠票价差导致的。景区针对不同人群设置不同优惠票既是约定俗成(如儿童票、老人票)也是重要的营销手段。既然优惠票的存在是不能回避的既成事实,那唯有从管理源头上解决问题才是正道。黄牛能从倒票中赚取差价无非是以下几种手段: 1. 针对特定人群的门票倒卖给普通人群 如景区对本地人或外地人设置不同票价,则黄牛将针对本(外)地人的优惠票倒卖给外(本)地人;黄牛与景区工作人员内外“合作”,票房大量出售优惠票打折票、验票人员将持特殊优惠票的游客当正常游客放入; 2. 提前购买优惠票,赚取时间差价 一般预售票都会设置相应优惠,且提前越长时间购买优惠力度越大。黄牛在网上提前购买此类优惠票后,在使用当日倒卖给现场游客; 3. 旅行社团队票散卖 旅行社多报参团人数,现场收散客组团入园; 由此可见黄牛倒票的根源在于景区管理上过于依赖人工,缺乏有效的智能识别手段及监管机制,才使得趋利者有机可乘。 阻断黄牛倒票行为的三板斧 实名购票+身份验证+人脸识别 述黄牛倒票手段暴露出景区人工验票环节的巨大漏洞,追根溯源在于无论纸质票还是电子票,这些给黄牛提供获利机会的门票都是不记名的,所以三板斧的第一板斧必须是实名购票。只有实名购票才能保证购买人和使用人一致,才能从本源上掐断倒票的可能性;实施实名制后,通过在票务系统中设置同一人在一段时间内的购票频率和购票数量,可高效筛选出异常购票行为人,有利于对其进行监管或限制,由此黄牛成为无本之木,无处生根。 然而,实施实名购票后如果依然采取人工验票入园,则无法阻绝人性贪婪之欲,不能保证在利益驱使下不出现监守自盗之事。所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实名绑定身份证号,利用智能设备验证入园,这就是三板斧中的第二板斧。无论用何种平台购买门票,出票时输入或读取使用人身份证号,该号码则成为该票的有效绑定信息。 景区最常使用的智能验票设备——闸机或手持机,均可以搭载二代身份证模块或对接公安部身份证数据库。游客入园时刷身份证则可从票务系统后台判断此身份证下是否购买了门票,从而不需换票或扫描二维码电子票即可入园。对于旅行社团单而言,此方法同样适用。在做团单时输入参团人员身份证号,则可堵住现场拼团之门。 有了绑定身份证号码的实名制门票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非也。这两种手段无法杜绝其他人利用购票人的身份证入园的问题,这就需要景区挥出第三板斧——人脸识别。既然门票绑定了身份证,身份证又只有唯一使用人,那门票和入园者就可以达成一一对应关系,只要验票设备能判断身份证持有人和入园者是同一人即可。人工比对不失为一种人脸识别的方式,但效率低下且有舞弊风险。更高效更规范的方法是加设人脸识别终端,通过高清镜头和高精传感器捕捉入园者面部特征,配合活体检测算法,再与公安部身份证数据库中的人像进行比对,可在以秒计的时间内判定是否是门票绑定人在使用门票。 三网齐撒,几无漏网游鱼。 化被动为主动的终极大招 全民营销 既然黄牛倒票是为逐利,扬汤止沸,不如去薪。疯麦云独创的全民营销体系可很好的将黄牛党、导游、景区员工、甚至酒店或民宿经营者、出租车司机、景点周边普通居民等发展成为合伙人,合伙人通过分享、引导游客购买景区乐园门票或二消产品获得销售提成。全民营销体系还可以根据合伙人的性质、行业、贡献的大小设置不同的、或是分级的分成比例,由此激励和管理合伙人的营销行为,可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拓展销售渠道、实现裂变营销。 相比发现黄牛去围堵的亡羊补牢行为,将黄牛可以获得的这种利益透明化、合规化、制度化不仅能起到防微杜渐的效果,更是一种双赢或多赢的策略,这才是堵住倒票、监守自盗行为的终极解决方案。 疯麦云——“最懂景区需求”的景区乐园全业态系统服务提供商,总是能想景区所想,甚至着人先鞭,清源正本,从根本上帮助景区乐园解决问题。疯麦云提供的产品,是市场上最能满足景区乐园需求、最有成效的产品。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现在就联系我们,获取账号试用吧!!
2020-09-24 14:03
一个危险的信号:安全事故频发,旅游业复工复产面临生命线拷问
       近日,重庆奥陶纪景区发生索道坠亡事件,令人痛心,也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然而让人觉得讽刺的是事发当天上午,奥陶纪景区还承办了“2020年重庆市大型游乐设施应急救援演练活动”。其中一个主题便是——“旋转惊呼机突然停运,游客滞留20米高空”。      如果简单梳理一下不难发现,自从2月底国内景区开始陆续恢复开放以来,近期各类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要引起关注的危险信号。特别是在疫情下,临时“增量”的十一国庆黄金周即将到来之际。      5月4日,江西萍乡武功山景区一架观光直升机在起飞过程中发生极低空侧翻。      5月23日,广西河池市罗城县棉花天坑景区内,一辆旅游观光车因失控撞向路旁的山体,造成1死15伤。      5月24日,辽宁大连市棠梨乐游谷景区“步步惊心”高空游乐项目发生意外,一名女性游客从廊桥上坠落,当时女子踩空后安全绳脱落。      5月30日,河南南阳市宝天曼景区天河冲浪迎来夏季首场漂流活动,多艘气垫船相撞,导致游玩者不同程度受伤。      8月3日,河南省洛阳市老君山景区有游客被雷电击中身亡。      8月19日,辽宁本溪桓仁县虎谷峡景区玻璃滑道发生人员碰撞,造成1死多伤。      9月5日下午,无锡融创乐园因过山车突发故障,致多名游客倒挂空中近两个小时。      …………      当然,这些事故还不算特别严重,但“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的发生前,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这些事故之所以引发较大关注,一方面是事故本身的“惊心动魄”,另一方面也是让人为正在艰难地复工复产的旅游业捏一把汗。      为什么今年旅游业的安全事故似乎尤其多?恐怕是“生疏”与“心急”两相碰撞的结果。      “生疏”有两方面:器械的生疏、人的生疏。      疫情漫长,许多景区的游乐设施长时间闲置,出于节约成本的需要,恐怕也很难做到及时保养。器械长时间不用,就像人长时间不活动一样,各种毛病都容易出来。零件生锈、失灵,或其他无形的消耗,可能是很难发现的。景区恢复开放后,也并非所有的景区都能对这些器械做到逐一检修或更换。      前段时间,张家界天门山景区更换玻璃栈道的消息引发关注,但并非所有景区都能做到及时更换游玩设施,别的不说,玻璃成本加人工成本就是一笔相当大的费用。对于长时间没开张的景区来说,能省一点是一点的侥幸心理可以说较为普遍。      对于景区工作人员来说,长时间脱离岗位也会造成操作技能的生疏、以及运营管理环节的生疏。在上述事故中,有些是天气原因,有些是设备原因,有些是工作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有些还是运管不到位、不规范导致的。即使从具体操作环节来看,游乐设施的操作是个熟练工种,很久不练就会手生,这是安全理论培训也难以弥补的。手生了许久,又突然面临大客流,就很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      一面是“生疏”,另一面却是景区实实在在的“心急”。      沉重的成本和经营压力下,好不容易恢复运营,景区都急着要揽客、走量、营销造势,尽力减少损失。因为急,或许压缩了原本应该花在重新检修设备、培训员工上的时间;因为急,所以想出各种手段大搞宣传、推广,枉顾产业链上下游磨合程度、承受能力。      “生疏”和“心急”的碰撞,让旅游业的复工之路蒙上一层阴影。更何况,景区接待人数正逐步放开,根据文旅部最新通知,为迎接国庆、中秋长假,景区接待游客量可上调至最大承载量的75%。应该说,这个趋势是整个旅游业期盼已久的。      但是,当大客流汹涌而来,如果不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出现更多的安全事故,谁能保证,这个承载量数据会不会再次被动摇?      “墨菲定律”则告诉我们: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也就是说,在生产经营中,“只要存在发生事故的原因,事故就一定会发生” 而且“不管其可能性多么小,但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损失”。      很多时候,“慢”才是“快”。当渴望已久的复工复产来到眼前,如果一味急着去捞回成本,也许失去得会更多。一次安全事故就是一票否决。      从源头扎扎实实抓好生产经营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旅游行业顺利复工复产首先要去做的。      好不容易初步熬过疫情的煎熬,艰难的旅游业,再也经不起频繁事故的折腾。当前这个阶段,整体性传达出旅游的“安全”信号,比以往很多时候都要重要得多。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易水文旅,ID:T-newmedia,作者:公孙遥 周易水)
2020-09-23 09:57
“旅游+”还是“+旅游”?
是发展“旅游+”和“+旅游”?这个的争论在2015年左右开始出现,当时原国家旅游局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并提出将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2019年)都强调了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文中也明确出现了“旅游+”与“+旅游”的政策字眼。原国家旅游局与原农业部、原工业部、原文化部、原国家工商总局、原国家海洋局、原国家林业局……陆续出台了诸多的发展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购物旅游、海洋旅游、林业旅游……诸多方面的鼓励政策。但“旅游+”与“+旅游”的争议从未停歇,至今仍是热点。    本文将探讨什么是“旅游+”和“+旅游”,二者发展及对二者的选择。 1.什么是“旅游+”和“+旅游”    “旅游+”其实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个层面是从产业层面来看,就是当某地或某企业的旅游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利用已有的旅游者进行产业延伸,这些延伸产业可包括房地产、农业、文创、医疗、教育、互联网……,从而获取除传统旅游业务(旅行社、酒店、景区)以外的延伸产业的收入增益。    第二个层面是从政府层面来看,为了达到产业方面“旅游+”的目的,就必须打通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壁垒,旅游主管部门就需要主动与这些延伸产业的部门进行合作,从而保证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有效融合或结合。 “+旅游”也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个层面是从产业层面来看,就是当其他产业在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企业自身的资源(客户、土地、资金、人力、技术等等)能够朝旅游产业有效延伸,这种延伸能够很好的使得已有业务多元化,或者能够取得较好的宣传作用促进原产业的销售,有时候甚至能够实现企业转型,企业在此基础上能够保证本身业务盈利,且能够获得旅游及旅游相关产业的效益加成。    第二个层面是在政府层面,当其他产业的主管部门意识到本产业可以与旅游相结合,并能够协助本产业更好的发展的情况下,其他产业主管部门可以有意识与旅游主管部门进行合作,推动、配合、协助本产业向旅游的延伸发展;或者是旅游主管部门配合其他部门共同处理其他产业与旅游结合的事宜,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游+”和“+旅游”在产业层面,就是产业效应外延的事情,如果这个效应是旅游产业带来的,其他产业受惠,那么就是“旅游+”,如果这个效应是其他产业带给旅游的,旅游产业受惠,那么就是“+旅游”。核心是谁?外延的效应给谁?就决定了“谁+谁”。    “旅游+”和“+旅游”在政府层面的差异,就来自于部门主导权,核心就是那个部门主导这件事情。    “旅游+”是由旅游主管部门主导的,在某些旅游产业是主导产业的地区,旅游主管部门甚至与发改委一起组成相应部门,旅游主管部门的实际权力较大,因此它可以主导推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    “+旅游”往往旅游主管部门的权力不大,为了配合全域旅游等相关的工作,旅游主管部门会与其他主管部门一起组成类似旅游发展委员会的机构,由更高一级的领导主持工作,主导“+旅游”相关业务的展开,协调各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发展旅游。 2. “旅游+”和“+旅游”的形成过程    “旅游+”是为了将旅游的溢出效益最大化。比如一个景区做的非常成功,每年的游客量超百万,由于游客有需求,而景区内部不能全部满足,就必然向周边溢出,在周边就会出现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方面的产业布局,从而让土地增值,为“旅游+商业地产”打下基础;甚至因为旅游者流量较大,部分旅游者希望每年在此长时间逗留,就有“旅游+度假地产”出现;这些旅游者除了游玩这个景区,还有游玩其他类型的需求,就为“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海洋”、“旅游+林业”……诸多的延伸产业带来机会。    对于一个旅游地来说也是如此,如果这个旅游地的旅游者人数足够多,因为旅游者的需求广泛,就可以带动其他方面的需求,为其他产业带来机会。例如丽江、张家界、黄山,因为旅游业发展得好,每年有上千万游客到此,他们的核心目的是奔丽江古城、张家界景区、黄山景区而来,但除此以外的其他需求会在旅游过程中逐步发现,旅游者觉得当地环境好,就会有置业长期度假的需求,这就为当地的房地产业带来机遇;旅游者觉得要购买一些特色商品,就为当地的文创、农业等产业带来机遇;部分旅游者觉得当地的环境及商业氛围好,就可能为外地产业向当地转移带来机遇。这些就是典型的“旅游+”的形成过程。    “+旅游”则是一个产业多元化的过程。例如,某园圃企业,基础业务是为城市绿化提供相应的绿化植被,在长期的主旨培育过程中,该企业很好的掌握了樱花种植技术,并远远领先于国内同行,同时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设计能力,在此基础上以樱花为主题,打造了樱花主题乐园,从而获得了可观的旅游收益。这就是典型的“林业+旅游”的产业延伸案例。同样的某茶园,本身规模较大,运营管理颇佳,景观美丽,客户云集,在此基础上,将部分茶园添加旅游设施,“茶园旅游”由此形成。这些都是典型的“+旅游”成功的案例。    对于目的地来说也是如此,有时候目的地并非是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旅游”不仅能增收,还能够为这些目的地提供更多可能。例如,某地以向日葵种植为主导产业,向日葵产业做到了全国前列,甚至在世界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因为向日葵花期较长,且结果后的形态也比较优美,因此在原有基础上建设旅游设施,供对花卉旅游感兴趣的游客观赏,从而在已有农业收入基础上增加了旅游收入,并且游客又很好的宣传了该地的瓜子,达到了产业双赢。诸多的大都市旅游业不是主导产业,但是会积极的引导其他产业与旅游结合,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其他产业增收,也能够为城市宣传增加可能性,并能够很好的提升城市形象。 3.“旅游+”与“+旅游”的选择    由上可知,“旅游+”与“+旅游”其实是非常明确的,之所以还有争议,主要还是旅游主管部门在主导权上面的利益抉择。因为倡导“旅游+”则旅游主管部门会有较大的把控权,而“+旅游”旅游主管部门更多是配合角色,在实际的业务中,很可能旅游主管部门面面都相关,却面面都没有话语权。所以“旅游+”与“+旅游”在政府层面的考量会更多。    而从发展的角度,一个地区或企业要选择“旅游+”还是“+旅游”,其实是很简单的。就地区而言,如果旅游是主导产业,能够影响到其他方方面面的产业,且旅游主管部门比较强势,那么就实施“旅游+”。如果旅游不是主导产业,对其他的产业影响不大,旅游主管部门比较弱势,那就实施“+旅游”,最大化旅游带来的效益。对于企业而言,“旅游+”与“+旅游”判断很简单,那就是是否旅游产业是企业的根本,是,那就“旅游+”;不是,那就“+旅游”。
2020-09-18 11:33
文旅部:国庆节、中秋节假期A级旅游景区严格遵守“限量、预约、错峰”要求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9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国庆节、中秋节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提高政治站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假日市场工作,要狠抓安全责任落实,强化旅游产品弹性供给,深化旅游公共服务,维护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推动和加快旅游业复工复产复业。    通知要求,要完善防控机制,落实防控措施。督导A级旅游景区按照“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完善门票预约管理制度;督导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严格落实在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和购物场所等方面的疫情防控要求;督促星级饭店严格落实卫生防疫要求,开展定时消杀。要狠抓责任落实,严守安全底线。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要对旅游产品、旅游线路进行安全评估,督促A级旅游景区做好防灭火、游乐设备安全检查等工作,督促星级饭店加强对消防设施设备、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重点部位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加强与宣传、公安、交通、卫健、应急、气象等部门的协调联动。要加强综合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贯彻落实于10月1日施行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加强监管网络表演、娱乐场所、艺术品经营单位等,畅通文化市场举报电话和旅游投诉热线。要丰富产品供给,完善公共服务,通过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提升“智慧景区”服务水平、完善引导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提升游客游览体验。    通知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制止餐饮浪费,推进文明旅游。引导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等加强自律,推出小份菜,推广“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引导游客按需取餐,文明就餐,拒食野味,剩菜打包,落实“光盘行动”;引导游客遵守旅游活动中的疫情防护要求、安全警示和文明旅游规定。
2020-09-18 11:23
十一旅游“抢客战” 提前开打:省内游、短途游是主流
距离“十一黄金周”还有两周的时间,然而从8月底9月初开始,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旅游机构都在积极筹备,因为这可能是今年最为火爆的一个旅游时段。 但对于即将到来的旺季,很多旅游从业者的心态是乐观中夹杂着悲观。 “旅游业要想恢复往年十一的盛况,基本是不现实的。”四川导游徐立(化名)表示。他的判断,和旅游业内普遍的判断一致。徐立表示,虽然目前国内的疫情防控效果比较好,大家的旅游热情比起上半年恢复了很多,但是只要有疫情传播的可能性就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就会拦住一部分游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旅游业的复苏需要多方配合。首先,从全国的政策上,可以逐步放松景点接待游客量的比例。其次,从地方的政策上,要更规范地使用健康码,不要设定必须下载APP才能使用当地健康码等阻碍,全国层面的健康码应可以通用。最后,由于旅游不是刚需,在做好防控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的疫情防控要逐步正常化、常态化,有利于人们出行。 旅行社积极备战黄金周    错失的春节、“五一”旅游旺季,旅游业内很多人想从“十一”补回来。    根据文旅部发布的数据,今年的“五一”小长假,5月1日至5日,全国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与去年相比,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旅游市场仅恢复了同期的50%。    9月初,线上旅游公司携程发布针对“十一”的多份旅游预报,这一发布日期和往年相比早了不少。    携程认为,压抑了9个月的出游需求或许将在8天时间内集中爆发,今年十一成为全年首个旅游高峰和消费黄金周。目前,旅行社也积极备战黄金周,携程平台4000多家国内游旅行社已经上线数万条国庆旅游产品。    从各个渠道的数据来看,在距离“十一”黄金周还有两周的时候,旅游产品的预定进入最后的高潮。    去哪儿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云南全省酒店预订量整体已经同比增长1倍,其中临沧酒店增长4.8倍,西双版纳增长2.7倍,大理、丽江增长也超过了1倍。此外,浙江等地的“十一”期间酒店预订量,也已超去年同期三成。    飞猪数据显示,国庆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50%,价格方面则比去年偏低,其中酒店价格同比低约3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从8月底9月初开始,很多旅游业内人士都在“摩拳擦掌”,积极准备黄金周。    在旅游业工作十余年的资深旅游从业者赵平(化名)表示,今年“五一”出游很少,到了“十一”,因为中国疫情防控非常不错,可以说为旅游活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徐立表示,国外市场现在基本没有恢复,带出境游的导游基本上都没有接到复工的通知。国内市场主要以短线游为主,团队的规模也比较小。    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业内预期,国庆黄金周的旅游市场,能否恢复到往年的程度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赵平表示,由于今年五一出游很少,十一相对来说就会成为大规模出游的一个集中期,加上又是全年中比较长的假期,对旅游业来说,还是很值得期待的。但是要达到往年的程度是很难的,经济不景气、可支配收入减少等各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居民的旅游热情,规模能达到往年的七八成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我最近也带了省内的几个团,但不是我自己旅行社的,有一些同行群里也在找导游,不过都不多。前几天我去了一个旅行社,办公室都没有几个人的,很多位置都是空的,大部分旅游人还是没有事情做的。”一位在广东从事旅游工作的导游孙可(化名)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这一判断可以从今年旅游相对低廉的价格中一窥端倪。    携程指出,受疫情后机票、酒店价格降低以及全国多地景区免费、折扣等和旅行社促销等因素,国庆跟团、自由行等打包产品人均卖价稳中有降。消费者可以用三钻的价格买四钻的产品和服务,预计是近年来性价比最高的旅游长假。    在这背后,一些群体比如学生的出游,可能将明显受限。携程的专家接受采访时指出,在国内,大批旅行从业者热切期盼国庆黄金周客源回血。然而,本应是国庆预订高峰期的9月中旬,很多高校“国庆只放1天假”,控制学生外出。 省内游、短途游是主流    业内人士发现,相比往年,今年旅游目的地的冷热不均更为明显。    携程表示,今年黄金周将有几大旅游热点目的地,头部目的地包括海南、云南、四川、陕西等旅游大省和国内著名旅游城市;西藏、青海、贵州、新疆等西部线路将成为人气目的地的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热门目的地则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和低线城市,以自由行、自驾游游客为主。    根据目前的度假产品预订数据,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深圳、杭州、南京、武汉、重庆、西安,预计是国庆旅游十大客源地。而在此前携程“画出”的各个出游客源地城市长线目的地来看,北京旅客是全国搜索银川、大理热度最高的人群,也是全国搜索西安/西宁热度第2高的人群。广东人赴兰州机票搜索热度上涨205%,赴西宁机票热度上涨186%,银川、沈阳、北京也是广东人国庆热搜目的地。    徐立认为,谈到旅游景点的热度,“不可替代性”是最关键的。比如可能很多地方都可以观光,但是要说消费购物,大家一般都会想到海南、香港等地。    在出境游几乎“熄火”的背景下,一些地区的吸引力反而明显提升。携程指出,三亚在国内的高端休闲度假属性相对较强,承接了出境游内化转换为国内游的部分需求,此外受益于海岛属性相对更安全,以及海南自贸港政策包括免税政策的推动催化作用等,预计黄金周三亚将依旧呈现“人从众”现象。    “今年国庆节,高净值人群的出境游红利,将转而叠加在国内游上,导致国内部分热门城市火于去年。”前述携程专家表示。    飞猪数据显示,今年国庆本地游和周边游同比增长超过50%,同期增幅首次超过长线游。因此,上海、杭州和北京成为最热门的入住城市,排在第四至第十位的城市分别为成都、广州、深圳、南京、西安、重庆和长沙。    去哪儿的数据也显示,以河南省郑州为例,郑州出发的热门线路TOP10排行榜中,河南省内的城市占据了6个。    这意味着,短线游、省内游的热度,相较往年明显上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很多旅行社也在重点推荐短线游、省内游。    徐立表示,十一期间公司、个人力荐的产品还是以省内的短线游为主,以他们公司来说,青城山、都江堰等一些自然观光的线路会比较多。    针对十一,孙可主要在推广东惠东的线路,因为跨省游面临的风险很多,大家还是很难放下顾虑,加上整个旅游的气候也没有恢复,贸然去推一些长距离的线路,可能情况也不会很好。    根据文旅部此前发布的数据,2019年国庆七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    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能恢复到什么程度?旅游市场何时能恢复到往年的状况?业内人士看法不一,但是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潜力,以及中国游客的消费能力,他们都颇有信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陈洁、康婉莹)
2020-09-17 10:56
国内游发展报告2020:预计全年国内游34.26亿人次,旅游经济或呈“W型”恢复
2020年9月14日,中国旅游研究院规划所助理研究员郭娜博士代表课题组在线发布了《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20》的核心观点和主要数据。 该报告由中国旅游研究院规划所组织专家团队编写,是自2011年以来连续出版的第10本研究报告。基于长时间跟踪与深度调研,报告清晰直观地展现了2020年新冠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旅游业恢复与振兴态势、疫情常态化下行业新特征,并就2020年发展趋势提出建议。 报告指出,国内市场是疫情常态化下旅游振兴的基础支撑。报告对2020年下半年旅游经济运行持“相对乐观(3+4-)”预期,旅游市场将呈现W型恢复增长态势。 2020上半年新冠疫情对旅游业带来重要影响 从影响程度上,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11.68亿人次,同比下降62%,国内旅游收入0.64万亿元,同比下降77%。 从影响方式上,产业层面“转型、自救、流量、智慧化、直播带货”是关键词。疫情影响下一些企业的业务发生变化,积极应对疫情进行自救,比如众信、凯撒转为做国内游;流量运营成为下一个风口,比如苏心游、苏州旅游、莫愁旅游等区域性平台和地方性平台逐渐发力,国内旅游市场的产业格局发生变化;疫情推动旅游业智慧化发展,“无人服务”、“虚拟现实”、“智能导览”、“数据监测”成为各大旅游企业和景区智慧旅游建设的基本要求;随着携程、巅峰、驴妈妈和众多旅行服务商,以及越来越多的市长、厅长和县长等地方政府领导人加入到“种草”行列,2020年俨然已经成为“旅游直播元年”。 从消费行为上来看,“无接触度假、近郊游、预约游览”是关键词。近郊游成为游客首选,调查数据显示端午节期间游客平均出游半径111.5公里,目的地游憩平均半径13.5公里;常态化疫情防控、实名预约等要求,使预约游览成为游客的新习惯,调查数据显示,劳动节假期通过预约游览景区的游客比例达77.4%。 旅游业恢复与振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基本面未变。旅游接待规模保持稳固增长,2011年的26.41亿人次,增长到2019的60.06亿人次,总体增幅127.41%,平均增幅10.96%旅游收入规模保持稳固增长,收入规模从2011年1.93万亿,增长到2019年的5.73万亿,总体增幅196.89%,平均增幅11.29%。 市场下沉和消费升级让国内旅游消费基本面更加稳固。旅游消费的持续增长诠释了源动力。 携程《2019国民旅游消费报告》指出,旅游消费人群开始向更为辽阔的三四线城市扩散。其中,泰安、张家界、义乌等城市消费潜力持续释放,2019年人均消费同比增长50%以上。市场主体的布局下沉带来了新活力。截止到2020年8月底,在营建的汉庭酒店新项目里,有60%在三、四、五线城市。 文化参与度稳步提升,赋能文化和旅游消费升级。专项调查显示,2019年国庆假日期间,66.4% 的游客参观了人文化和旅游游景点。银联商务数据显示,2019年国庆假日期间重点博物馆、大型主题乐园、古街与古镇为全国热门文化和旅游景区品类,消费人次同比增长达22.9%。文化活动丰富旅游市场,文化和旅游消费增长强劲。 区域旅游非均衡格局未变,发展趋势向好。区域间潜在出游力差距呈现出收敛趋势。2020年,预测客源地潜在出游力在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比例大约为6.0:2.6:1.4,即我国的客源市场有60%源自东部地区,26%源自中部地区,14%源自西部地区。从发展趋势来看,预测东部地区累计潜在出游力所占比重由2010年的70.0%下降到2020年的60%,呈现逐年降低趋势。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在不断升高,累计潜在出游力所占比重由2010年的30.0%提升到2020年的40%,区域之间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收敛趋势。 受跨省旅游业务政策影响,行业信心大幅提升。3月12日省内游恢复后,行业信心开始集聚。历经清明、五一、端午小长假,关于旅游度假等关键词的搜索热度持续上升,游客量波动回升。 7月14日跨省游解禁为旅游市场注入强心剂,恰逢暑期、亲子、避暑、商旅出游旺季,各目的地营销推介与促销活动也同期展开,多重利好因素叠加下,旅游市场加速回暖,旅游行业复工复业同步进入加速期。第三季度游客出游意愿达80.22%,同比恢复九成左右。旅行社复工比例接近60%,95%以上的企业表示对旅行社业务的未来保有信心。酒店和景区的复工比例均超出90%。值得关注的是,疫情之后的国内游复苏路径是有一定规律的,一般商务游先恢复、再是近郊休闲、再是探亲、再是度假……,因此在复苏的前中期旅行社等获客量不多有一定必然性。 关注行业新特征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行业新特征关键词:“房车露营、精致小团游、云导游”。房车旅行作为国内新兴的旅游方式,因为私密性及安全性的特点,在疫情期间正以加速的状态被大家所接受,统计显示,租车预订单有10%左右的增长,其中,房车的在线租车成为热门选择。上汽大通房车科技有限公司,5、6、7月份的订单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399%、220%、218%;订单总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57%。 细分领域迎来个性化浪潮,携程数据显示5月份以来,选择一单一团“私家团”产品的比例相比往年提升一倍,差异化、高品质的跟团游会有更大市场,选择高端旅行或精选小团的用户显著增长;跟随“云导游” 来场无接触之旅。疫情期间,全国多家景区联合高德地图,推出“云导游”服务,游客可通过景区随身听在线获取语音讲解,通过个人手机、耳机收听,来场安全、无接触的文化之旅。 文化休闲诉求日益成为人民生活刚需。文化消费日常化,夜间文化消费持续发力。中国旅游研究院专项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居民文化消费日常化趋势显著,周末文化休闲消费占比达到60.03%,而节假日仅占比9.82%。周末夜间文化消费占周末全天的40%。未来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依然旺盛,文化消费支出预计将持续增长。数据显示,62.44%的受访者表示将增加本地文化体验,57.64%的受访者表示将增加文化消费支出。本地休闲以商圈为主,异地体验关注文艺文化。 科技创新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省/市科技创新案例。重庆智慧平台助推行业发展,高新技术强化文化和旅游建设。数据管控方面推出文化和旅游大数据“驾驶舱”、文化和旅游“口袋云”两款产品,目标实现随时随地一手掌控全市文化和旅游客流数据、业态指标、异常感知、联动预警等。云南区块链赋能文化和旅游产业,科技革新打造“数字云南”。这是将区块链应用于税务领域的一次新探索,也是“一部手机游云南”项目和“游云南”平台立足于云南智慧旅游场景。 2020年国内旅游业发展预测与政策建议 全年旅游经济呈“W型”恢复和振兴发展态势将是大概率事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和市场因素,我们对2020年下半年旅游经济运行持“相对乐观”。预计全年国内旅游人数 34.26 亿人次,同比负增长43%;国内旅游收入2.76万亿元,同比负增长52%。政策建议,用好“新基建”等项目稳定旅游就业,引导旅游企业理性投资,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抓好疫情防控与市场监管,营造安全品质的消费环境。加快“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进程,持续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面向全面小康时代的旅游发展要求,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旅游发展理论,持续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020-09-15 10:36
2020国内旅游,缓过气儿了吗?
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对于旅游行业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旅游接待量、国内旅游收入规模及增长率双双爆降:国内旅游人数11.68亿人次,同比下降62%;国内旅游收入 0.64万亿元,同比下降77%。 2020年也将成为近10年以来,国内旅游行业数据下滑幅度最大的一年。 不仅如此,从2017年开始,国内旅游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增幅就呈现出“拐点”态势,逐步下行。2019年,国内旅游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增幅已然成为以往9年最低点,分别仅有8.4%和11.7%,距离2011年增幅巅峰时期的13.2%和23.6%,相去甚远。 不过,国内旅游的基本面还是依然稳固,尤其是两个核心因素的影响: 市场下沉; 消费升级; 市场下沉方面,酒店行业十分典型。劲旅君在9月2日发布的《是否注意到,三线以下城市新酒店悄悄变多了》一文有详细分析和解读。中国66家主要酒店集团2019年三线以下城市酒店数量占比达到44.1%;三线以下城市的酒店布局数据达到25%,远高于一线城市的11.1%。 在2020年各大酒店集团筹备开业酒店数量方面,预计新增加的6906家酒店,三线以下城市占到总数量的53.5%。 消费升级方面,《2019年上半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专项调查》显示,90%受访者认为文化旅游消费是生活必需品。 从花费来看,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花费不相上下,仍占有较高比例。商务出差花费占比较高,访友和观光游览是城镇居民最倾向的出游目的,但其花费并不是最多的,反而是商务出差的人均花费最多,这说明我国城镇居民出游意愿与实际花费的不匹配,有待进一步调整。 下半年对旅游行业影响最大的政策是7月14日跨省团队游的放开,受此利好消息刺激,三季度行业复工进程加速,58%的旅行社、90%的酒店和景区已经全面复工,80.22%的游客有很强出游意愿。 国内旅游消费出现一些明显的新特征,目前国内居民文化消费日常化趋势显著,周末文化休闲消费占比达到60.03%,而节假日仅占比9.82%,周末夜间文化消费占周末全天的40%。 中国旅游研究院认为,全年旅游经济呈“W型”恢复和振兴发展态势将是大概率事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和市场因素,对 2020 年下半年旅游经济运行持“相对乐观” ,并且提出三条建议: 用好“新基建”等项目稳定旅游就业,引导旅游企业理性投资,加大研发创新力度。 抓好疫情防控与市场监管,营造安全品质的消费环境。 加快“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进程,持续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劲旅网)
2020-09-15 10:19
2 / 8